嘉兴9户家庭获评2015年度浙江“最美家庭”
| 招商动态 |2016-05-12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5·15国际家庭日将近,近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发布了100户2015年度浙江“最美家庭”名单。其中,有9户嘉兴家庭入选最美。他们分别是:
郁顶华家庭 嘉兴市秀洲区嘉北街道
每当提到“慈善”这个词的时候,人们总会下意识的想到比尔·盖茨、陈光标等等这些身家亿万的富豪。其实你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平民慈善家,他们没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没有亿万的财富,但他们有一颗慈悲的心,总能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伸出关爱的双手。“做公益事业,只要有心,就能有为”,他们人如其言。这就是金都社区居民郁顶华。
他是一名企业家,是嘉兴汇顺纺织染整有限公司的老总,平时工作繁忙的他同时又担任金都景苑业委会的副主任,大家知道业委会是自治组织,工作是义务的,没有任何报酬。没有一点公益心,做不好这份工作。他热爱小区,邻里和睦,经常与小区内居民探讨小区建设,反馈居民心声,起到业主与社区、业主和物业的桥梁作用,使小区业主与社区、物业关系更加和谐、密切,居民们对他赞赏有加。
他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困难人群,关爱弱势群体,热心资助贫困地区,热衷社会公益活动。每逢重阳节、六一节他都会联合社区、物业公司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看望、捐物等。
饮水思源不忘本,立志成材为感恩。离开家乡十多年来,每到中秋,他都带着家人,买了月饼探望家乡的乡亲,亲手将一盒盒月饼,送到家家户户。离洪合村不远的后石桥小村庄,有一名患中风的沈云昌,家庭十分困难,老夫妻俩,沈云昌伏病在床,靠妻子务农,收入低微,村每月补助400元给他们维持生活,郁顶华得知这一消息后,每年年底都会买上礼品、带上慰问金去看望他们。
7月底,郁顶华的团队还发起了“爱心光明行”活动,奔赴云南、四川救助300名白内障患者实现复明。活动中,郁顶华一家捐出救助金额6万元,还捐了50件衣物给贫困地区的人们。据了解,他们将随时再次实施此项活动,把爱心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他是一位极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热衷公益事业的精神,点燃了更多企业家、热心人关心与扶持贫困事业的热情。在他的感召下,他的家庭以及社区更多的居民纷纷加入了此行列。正是这一份热情与爱心,让美丽的金都到处洋溢着爱的芬芳!
赵广同家庭 嘉善县魏塘街道
赵广同是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的半盲人,一个善良淳朴的中国农民,和他同样善良苦命的妻子,用他们脆弱的家庭承担了一份几乎不能承受的社会之重,用他们一生的苦难给予了一名兔唇弃婴来之不易的重生和最大的幸福。
1998年,24岁的赵广同还在老家安徽阜阳种田,农历五月十三那天,刚吃过午饭的赵广同听说离家一里路远的河边有个弃婴奄奄一息,他立马向邻居借了个奶瓶泡好奶粉,带着妻儿和几个朋友赶去了。“看到她时,说真的我吓坏了!女婴估计只有个把月大,裹着一块破布,眼睛很大很大,瘦得皮包骨头,兔唇又很严重……”赵广同出于一种本能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在后来的几年里,为给这个女儿做兔唇手术,赵广同一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借了很多外债。后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08年和09年,赵广同夫妇先后带兔唇养女,到北京伊美尔建翔医院和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做兔唇修补手术三次,终于将养女严重的兔唇缝合完毕,使其终于可以像正常孩子那样吃饭、说话,过上了完全正常的生活,她的人生从此铺开了美丽的画卷。
出于感恩,赵广同又将这份爱心传递给身边生活困难的人。2008年,他先后获得“嘉善县首届道德模范”、“感动嘉善——十大善人”、 “中国好人榜” “助人为乐好人”等称号。对于未来,赵广同说,他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爱心传播得更远。“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是社会帮助了我们,我们一定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符森家庭 嘉善县干窑镇
干窑镇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他们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们礼让邻里、团结互助;他们教女有方,精心培养下一代。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却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着人间的真爱,家庭的和美,受到邻居的一致好评,他们就是符森家庭。
符森夫妻两人都是共产党员,全都是热心肠的人,邻居有事请求他们帮忙,他们就会义不容辞地去帮助别人,与周围的邻居相处得非常融洽。
符森有一手木工手艺,有时候邻居家的家具板凳破损请他帮忙修理时,他就立即提上工具箱上邻居家帮忙修,无论严寒酷热,只要符森受居民之托,他就会上门帮忙解决,为小区居民做好事。老伴沈静珍本是干窑社区居委会主任,退休后,也时常帮居民排忧解难,因自己有一手理发手艺,自己也闲不下来,沈静珍就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看到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来理发,她就免费给他们理发,为老人做好事。
符森还是养花高手,他积极参加社区的花卉协会,自家庭院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花草草,一年四季花香不断,有兰花、杜鹃、菊花等等,每年社区举办花展他都会把自己养的花拿出来参展,在邻里间宣传绿色生活理念,周围邻里有空都会到他家庭院转转,交流情感。符森平时注重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他每年都有订不少环保类杂志,并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处处以环保标准为依据。平时,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来拖地;冲淋浴时站在洗澡盆里,节省下来的水用来冲厕所,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木。老伴每天都提着个环保袋去买菜,这样做为了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降低白色污染。
符森一家人生活态度积极健康,家庭和睦、互敬、民主,尊老爱幼,深得邻居的好评,他们全家始终以健康积极的实际行动投入生活、学习、工作,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周围家庭,们热爱生活、团结邻里、热于助人。在这平凡之中让大家感受到了一种和谐与温馨。
陆凤英家庭 平湖市钟埭街道
1991年“八一”前夕,陆凤英17岁的大女儿沈竹梅随文化馆参加了在陈山雷达站上举办的军民联欢活动。联欢活动结束后不久,为感谢沈竹梅给战士们送上的精彩演出,雷达站向陆凤英全家发出了上山参观的邀请。于是,一家四口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雷达站。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陆凤英一家并没有和战士们一同就餐,而是被单独安排在了一间屋子里。饭桌上有鱼有肉,这顿饭全家人都吃得很开心。吃完饭,指导员便带他们去参观营房,在穿过伙食间时,细心的陆凤英特意掀起锅盖往锅里瞧了瞧,这一瞧让她感到格外震惊,她发现战士们的伙食并不像他们刚才吃的那样。“原来中午这一顿饭是战士们特意为我们安排的,怪不得吃饭的时候准备了一个单独的房间。”一切都明白后,陆凤英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看着自己的女儿还在一旁撒娇,再想想雷达站的战士们每天吃的伙食,下山后的陆凤英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看到妻子闷闷不乐,丈夫沈永根猜出了大概。当陆凤英把想法说出来后,沈永根完全赞同,便和她上街买了半头猪、史籍只鸡鸭送上了山。
“要是长时间不去山上看看他们,总感觉有人在催似的。”每次上山,陆凤英总感觉不是去慰问,而是去看望自己的儿子。
每年的“八一”和春节,陆凤英都会带着慰问品上山慰问雷达站的战士们。除了这两个节日,平日里陆凤英也会经常上山去看看她的那些孩子们,给他们带去降暑的西瓜和绿豆汤,或者是写日记的一本本子、一支笔等等。东西不贵,但战士们拿到老妈送来的东西,心里总是暖暖的。
从1991年至今,陆凤英的拥军之路已经走过了约22年。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22年里雷达站的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陆凤英对战士们的感情始终没有改变。
陈利娟家庭 海盐县武原街道
女儿就是妈妈的天使。她有两个女儿,只是她的天使,被折断了翅膀,遭受着病痛,因此她要用加倍的爱去守护好这对“折翼天使”。她就是获评“2015年十佳嘉禾女性”荣誉的陈利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陈丽娟是一名70后母亲。2003年2月,大女儿洁洁出生,到了九个月还不会坐,比起同龄的孩子她显得弱小,经医院诊断为脑瘫。2008年5月在全家人的期望中,另一个小天使玲玲又降临这个家,让这个家庭对生活又燃起了新的希望,但是命运弄人,孩子5个月还不太会抬头,他们忐忑不安地又一次踏上了求医之路,医生给出的诊断让这个家心存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脑皮层萎缩”这几个字重重地压向了陈利娟。在人生的又一次抉择中,陈利娟选择了坚强面对,选择了乐观向上。
因为两个孩子需要照顾,2008年她毅然辞去中日合资企业的工作,一边做两个女儿的坚强后盾,一边四处打听哪里可以治疗女儿的病,只要有一线希望她就不惜一切去试试。她用她的爱,抚慰着她的女儿,她用她的精神,感染了家里和身边的人。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女儿从9个月开始,她就为孩子做康复训练,每天陪孩子练习站立、走路,照顾吃喝拉撒,多年来重复着同样的事,从不间断。为了女儿的健康,她经常带孩子出去晒太阳。陈利娟的家住6楼,她就这样抱着女儿上下楼十多年。
曾经,陈利娟也经历过痛苦和绝望,但是她很快调整好自己,积极面对人生,并用自己浓浓的爱去呵护她的一双女儿。她说:“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她们的眼睛会说话,我能从她们的眼神中读懂她们,我要乐观坚强,面带微笑,孩子们才能更快乐。”
许伟平家庭 海宁市海洲街道
他,是一名平凡的企业退休职工;他,积极投身于各种社区活动,“银龄关爱活动”,“心灵花园”导师;他,也是年过花甲的海宁义工……看起来,他很普通。
他就是许伟平,海洲街道成园社区出名的“老好人”。他与妻子马云英三十多年相敬如宾,从未红过脸,更未吵过架。马阿姨与婆婆关系胜过母女,婆婆爱穿着漂亮,媳妇就经常给婆婆做衣服,因此被街道评为“孝敬老人好儿女”。儿子许逸舟从小品学兼优,硕士毕业,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和快乐的家庭,为邻里为社会带来了无穷正能量。
许伟平一家,并无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所做的全是日常不起眼的小事。但这个家庭能够坚持长期做好事,几十年如一日,实属难能可贵。老许自编了一本“爱的足迹”,里面用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和感受。“我愿意、我付出、我快乐”,这是老许平时最爱唱的《义工之歌》里的一句。当然,这也是这个家庭的爱心座右铭。老许家的梦想,就是要尽全家的努力来帮助更多的人,让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奉献并快乐着”,就是这个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的名字叫伟平,就是要当平凡人做平凡事,但不能缺乏伟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情操。伟大精神来自平凡小事。伟大来自平凡。
竺盛祥家庭 海宁市长安镇
这是个特殊的“残疾人之家”:丈夫竺盛祥患有重度小儿麻痹症,妻子谢晓曼先天失明,儿子遗传先天性白内障。这是一个脆弱的家庭,一家人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腿,相互支撑好不容易走到今天;但这更是一个顽强的家庭,一家人身残志坚,多才多艺,是远近闻名的“残疾三宝”,他们用坚强自信书写了一个稳稳的“众”字,还击着命运对他们的不公。
在2008年至2010年间,竺盛祥脑溢血、重度肝硬化、脾脏肿大切除、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多症并发,谢晓曼独自摸索着去医院陪护,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丈夫竺盛祥虽然肝癌晚期,还在病床上创作了一首名为《生命阳光,点亮梦想》的歌曲,表达他们一家对全社会的感恩之情。
令夫妻俩自豪的是,虽然儿子成长经历了诸多坎坷,但这些经历却磨砺了他的意志。从小儿子就一直在普通学校就读,不仅品学兼优,更是阳光乐观。2012年,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进海宁高级中学,并担任班团支书,还被评为嘉兴市三好学生、“最美海高人”。
虽然目前竺盛祥的病情仍有间歇性的反复,但在爱的坚守和支撑下,这一个看似脆弱得不堪一击的家庭却似城墙般坚不可摧,他们表示,“残疾三宝”要一起走更远的路,继续回报社会!
沈汉梅家庭 桐乡市石门镇
四处阡陌纵横,就像这个村庄的血管。远近传来几声犬吠,路旁的村舍开始炊烟袅袅。
这个时候,62岁的沈汉梅正在自家稻田里忙活,半晌才直起身子,捶了捶腰,算算时间差不多了,她连忙跨上田埂,一路小跑着往家赶。
淘米、生火,拾掇好早饭,叫儿子、孙子赶紧起床吃饭上班,自己则跑去把儿媳屠春莲小心翼翼地背到堂屋的椅子上,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饭。
“这个豆腐晓得你喜欢吃,昨天特地买的。”“姆妈晚上烧鸭肉给你吃好不好?”……沈汉梅一边耐心地喂着,一边慈爱地看着儿媳,不时停下来用毛巾擦擦她嘴巴。屠春莲微笑着看着婆婆,嘴里时而“啊啊呜呜”几声。
1999年,年仅34岁的屠春莲被诊断患上了“重症肌无力”。“这十几年来,几乎每天都是这么过的,必须守时,因为春莲没法动,到了时间我就得回来照顾她。”沈汉梅说。
喂饭是每天婆媳俩最耗时间的活。一碗饭常常要喂上一个多小时,等到喂好,饭菜早已经凉了。春莲半边嘴巴不会动,喂完饭,沈汉梅还要帮她剔干净牙齿。“牙齿缝里,嘴巴里,每次都要剔很长时间,剔干净,她也舒服些。”沈汉梅说。剔完牙了,给春莲喝点水,再给她擦擦脸、搓搓手脚,帮她活动活动关节,这样又1个多小时过去了。
2009年5月,沈汉梅被评为首届浙江省道德模范,如今又成了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沈汉梅说,她谢谢大家,但是觉得自己不算啥,谁碰到她这样的情况都会像她这么做的,因为“这么好的儿媳,难道眼睁睁看着不管吗?”。
何屹家庭 嘉兴经济开发区城南街道
何屹现为嘉兴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青年委员,省肿瘤协会泌尿男生殖系分会委员,性学会会员、浙江省微创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师协会男科学分会全国委员,第5批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第6批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嘉兴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嘉兴市卫生技术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嘉兴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辅导专家。
2009年由省卫生厅选派第一批出国访学前往赴德国柏林,2012年由医院选派赴德国亚琛攻读博士,带领学科2度拿下市重点学科称号,多次院优秀科室,个人多年获选医院先进个人,新技术新项目,优秀带教老师,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父亲何以权在嘉兴第一医院工作40余年,1976年创立了泌尿外科和男性科,为浙北地区首批泌尿外科和男性科,开展了嘉兴市第一例肾移植、全膀胱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前列腺摘除术等高难度大手术,开创了嘉兴泌尿外科的先河,2次获得嘉兴市科技进步奖,带领嘉兴一院泌尿外科一直保持市级重度学科的称号,一直担任嘉兴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组主任委员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男科学分会委员,移植学会委员10多年,为嘉兴泌尿外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母亲詹雅琴亦在嘉兴第一医院工作40余年,退休前一直担任嘉兴护理部主任,培养了一大批嘉兴护理届的精英,目前都在护理岗位上担任着重要的作用。退休后为嘉兴五县两区的多家医院进行护理辅导,为他们建立起了一整套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让嘉兴市的护理整体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妻子钟佳,曾经在嘉兴秀洲区政府,加拿大工业园区、嘉兴出口加工区、嘉兴工业园区管委会,绿地公司嘉兴分公司担任招商引资和管理工作,为嘉兴政府引进多项重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嘉兴市的发展。为许多外资和内资企业落户嘉兴牵线搭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儿子何榛雨现为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校期间表现良好,深得老师赞扬,担任数学小组长和语文小组长,被评为以身作则领头雁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关评论
“最美家庭”美在哪里?
什么样的家庭才是最美?从嘉兴的上榜情况看,既有与社区邻里相守相伴助人为乐的符森家庭,又有大爱传四方热心公益事业的郁顶华家庭;既有父子两代为医疗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何屹家庭,又有坚持拥军17年的陆凤英家庭;既有多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女儿的陈利娟家庭,又有以微薄收入养育兔唇弃婴的赵广同家庭……
这些“最美家庭”有的家财无数,有的一贫如洗,有的成员是著作等身的泰斗,有的是普普通通的白丁,但是,他们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正直善良、坚强勇敢、文明和谐、诚信友爱、勤劳节俭、同甘共苦,这不正是家庭之美的内涵吗?
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家”是最重要的精神纽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千千万万个家庭走向和谐与美好,全社会的风气才会持续向好,文明进步也才有源源不断的推动者;反之,老人赡养无着、子女教育缺失、亲人情感淡漠,社会风尚与社会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这个意义上,与结果相比,“最美家庭”的寻找过程也许更具意义。作为一项群众性活动,它让城乡居民在秀幸福、议家风、说家教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家庭的意义。而那些群众身边的“最美家庭”更使人坚信,在传统家庭结构剧烈变化的今天,孟母三迁体现出的求知向上之志、孔鲤过庭展现出的尊师重道之心、岳母刺字表现出的精忠报国之情,依然没有过时。这些传统家风正与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科学教子、邻里互助等社会主义新风尚一起,构成我们时代的新家风,烛照着每个人的心灵世界。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嘉兴的“最美家庭”启示我们,对基本道德的坚守、对向上向善的追求和对亲人他人的关爱,共同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价值观的精彩要义。相信随着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建设家庭文明、涵养时代新风,会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汪莹)